新聞

返回上一頁
教育傳媒到校
2025年2月
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佛教大雄中學 - 2025年2月

創新科技融入各科 提升未來競爭力


佛教大雄中學深諳創新科技對世界發展的重要性,以及新一代青少年學習運用科技以跟上時代步伐的需要。因此,招康明校長帶領教學團隊與時並進,將創新科技融入各學科,根據各科的特色和需求靈活運用科技,提升學與教的效能,並培養同學運用科技的能力。學校更計劃將創新科技教育列為學校重點關注事項,以提升同學未來的競爭力。

團隊專業與時並進 落實創新科技教育

招校長在擔任課程發展議會數學教育委員會主席期間,隨同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訪問上海,了解當地學校如何將科技應用於教學上。在考察期間,他不僅掌握到教育發展的新方向,還觀摩了內地學校的優勢,將經驗帶回校。招校長先帶領部分老師作先行者,探索各種創新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可能,隨後計劃與各科組分享,探討更有效的教學方案,逐步將科技融入各科目。

靈活運用科技 高效學習效能

現今,人工智能和虛擬實境技術日益成熟,學校亦將其應用於學科中,為同學提供沉浸式的學習體驗。與傳統的閱讀書本、觀看圖片和影片相比,這種方式具有更強的代入感,讓同學如同親臨其境。例如,在地理科的學習中,利用科技讓同學猶如置身火山中;在生物科的學習中,則可以通過科技了解生物的循環系統,具體呈現抽象的概念,增加學習的趣味。

創新科技同樣廣泛應用於英文科學與教上。例如在有關旅遊的課題中,老師利用虛擬實境讓同學體驗一次「旅行」的經歷,隨後進行寫作等學習。透過沉浸式學習,同學們只需坐在課室內,佩戴虛擬實境眼鏡即可突破地域界限進行探索,除了學習知識外,還能增廣見聞,建立國際視野。

此外,學校還引入人工智能生成系統,讓同學用英文給予指令,然後利用系統生成圖片或歌曲,以此訓練他們的寫作能力及邏輯思維。英文科主任梁綺雯老師表示:「這種方式不僅令課堂更生動有趣,還能激發同學的創意。」

同時,校內亦配備模擬飛行器和 temi 人工智能機械人,給予同學更多運用科技的機會。

透過人工智能 推動自主學習

除了課堂的學習體驗外,學校亦希望透過人工智能培養同學的自主學習習慣。例如,中、英文科引入中、英文寫作訓練的人工智能系統,讓同學在放學後可以自行進行寫作練習並獲得即時反饋,了解自己寫作的長短之處。

此外,部分人工智能平台設有聊天系統,當中的虛擬人物能以純正口音與同學溝通,這不僅隨時隨地協助訓練同學的普通話和英語會話能力,還能減輕內向同學在練習過程中的壓力和緊張感。虛擬人物還可以隨時轉換形象,例如變成熊貓,讓整個學習過程更具趣味性,進一步提升學習動機,激發同學的自主學習能力。

資訊素養教育 恰當善用科技

招校長指出:「創新科技的運用就如學習武功一樣,除了掌握技能,還需了解心法,最重要的是不能『走火入魔』,要將武功用於正途上。」在科技盛行的年代,同學接觸科技的機會比比皆是,因此引導他們有效且恰當地利用科技變得尤其重要。

學校從多個方面培養同學的資訊素養。在學科層面上,每一科目都融入資訊素養的元素,例如驗證網上資源及資料的真確性;在活動層面上,透過講座、話劇和比賽等方式,讓同學了解網絡安全及防騙資訊。黎行祺副校長亦指出:「同學在做功課時,難免會引用他人的資料或圖片,同學需學習正確地落註腳,參考書籍和證明出處,培養良好的資訊素養。」學校期望透過資訊素養教育,培養同學的「守法」意識,讓他們在成為科技人才的同時,具備正確的品德與價值觀,成為德才兼備的同學。

教育傳媒

招康明校長 招康明校長
佛教大雄中學深諳創新科技對世界發展的重要性 佛教大雄中學深諳創新科技對世界發展的重要性
為同學提供沉浸式的學習體驗 為同學提供沉浸式的學習體驗
校內亦配備模擬飛行器 校內亦配備模擬飛行器
學校還引入人工智能系統 學校還引入人工智能系統
學校從多個方面培養同學的資訊素養 學校從多個方面培養同學的資訊素養
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
返回上一頁